纵观全市成功企业的发展之路,无不有其独到的“秘诀”。市市场监管局联合泰州日报开辟《解析企业长寿基因》专栏,深入全市部分具有50年以上发展史的企业采访,探寻其长寿基因,为我市企业克服当下困难,健康持续发展提振信心、提供借鉴。
上世纪50年代末,江苏大中电机股份有限公司还是修理农机具的铁木合作社“身份”,从上世纪60年代起,才成立“靖江县季市无线电厂”,在破旧简陋的环境中开始生产电动机,公司先后更名为五金机电厂、靖江县电机厂、国营靖江电机电器总厂、江苏大中机电制造公司,创业初期主要代加工逆变电源装置、锚链、轴承座、螺丝压铸件等产品。
1985年,刚被推选为厂长的周巧林通过市场调研发现,公司要想在市场中站稳脚跟,不能只做产品下游的代加工,必须生产含有科技含量的产品。“我们决定转型,专业制造电动机,以农业机械、纺织机械配套为主。当年就实现销售收入669万元,振奋了人心,大家对未来更有信心。”周巧林说,
“一路走来,公司坚持科技兴企,狠抓先进的生产技术,不断开拓新产品,这也是企业能够在行业中掌握一定‘话语权’的秘诀。”周巧林说,公司相继开发了风机、水泵、压缩机等产品,开始了批量化、系列化的生产阶段,1990年产值过千万,1992年产值达到了3000万元,1995年产值过亿元。
没有被形势大好冲昏头脑、善于思考的周巧林,又开始强练内功,1996年公司推行全面质量管理,制定了“质量第一、诚信为本、科学管理、持续改进”的质量方针,率先在同行中取得“ISO9001质量管理体系”认证证书,功夫不负有心人,1999年公司取得自营出口权,迈向了国际市场,产品遍及美国、德国、英国、芬兰、南非等30多个国家和地区。
大中电机是靖江第一个中国名牌产品,得来却不易。“中小电机的驰名商标评定很严格。当时,国家工商总局商标科专门发500份客户意见单,他们了解250份,企业自己提供250份。花一两年时间看打分情况,然后再来评。前后5年时间,直到2013年初,大中才拿到中国驰名商标。”周巧林说。
近年来,公司保持和南京大学、浙江大学、沈阳大学等行业内院所长期合作,结合市场需求确定研发方向,其生产的电机应用领域跨度大,有的用在常年-40℃的区域,有的用在320℃高温环境下。这种产学研模式,为大中电机品牌发展注入了活力。目前,大中已发展成为国内电机行业品种最全的企业,涉及20多个品种、2000多个规格。
“我国是电机制造大国,却不是电机制造强国,智能化、数字化是企业必须要迅速跟上的步伐。”周巧林说,2015年,国家工信部在电机行业选择具备基础条件和发展潜力的企业作为国内首家智能制造新模式应用试点单位。在上海电器科学研究所牵头下,经多方考察、实地查看后,相关机构认为大中电机的整体生产技术水平已达到相当标准,一致同意将其作为样板,建设我国电机行业首个智能制造车间。
目前,该公司引进了4条自动化嵌线生产线,成为电机行业最大的自动化嵌线生产车间。“原先需要熟练工半个小时才能完成的工序,现在不到1分钟就在生产线上操作好了,生产效率大为提高。”周剑说,“再比如,原先的冲片生产需6个人操作,意昂2注册从矽钢片裁剪、上下料,每个步骤都需要人工操作,现在通过摇摆冲、接送机械手的自动化操作,由原来6人操作减少到3人操作。”周剑介绍,公司不仅引进更高效的自动化、数字化设备,还将实现产品设计、生产过程、能效管理等一体化的智能制造新模式。
据悉,智能制造车间项目采用的核心智能制造装备均是行业内最先进的研究虚拟仿真等关键技术、研发生产管理等核心软硬件、集成应用数控机床、机器人等关键技术装备,“现在,总体生产效率和能源综合利用率将分别提高25%和10%,生产运营成本、产品不良品率将分别降低25%和40%,产品研发周期将缩短35%。”周剑说。
60余年风雨兼程,江苏大中从小到大,从“代加工”走向“民族品牌”,逐步发展成了资产近10亿元的电机行业“领军”型企业,并正在进一步走向新的国际征程。“创百年品牌、兴民族工业,一直是公司的使命与责任。接下来,我们将加强超高效节能电机智能制造新模式应用项目建设,引领电机行业向数字化、智能化迈进,助力中国智能制造2025。”周巧林说。
本文由:意昂体育发电机维修网站提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