驱动电机主要为机械部件,原材料成本相对容易核算,在行业竞争日趋激烈的情况下,提升电机的功率重量密度和功率体积密度,使电机重量减轻是降低驱动电机产品成本的有效方式。
提升电机转速,则对电机的设计提出了更高的要求,轴承选型、电机散热、转轴材料、定转子硅钢片材料、电磁仿真、机械强度仿真、热仿真、公差计算匹配等等都变的更有挑战性。
扁线电机,即采用扁平铜包线绕组定子的电机。与普通圆漆包线绕组相比,扁线绕组在相同的体积下,具有能量密度更高,电机效率更高的特点。其优点包括:
✓ 更高的槽满率:相比传统圆线电机,裸铜槽满率可提升20%~30%,有效降低绕组电阻进而降低铜损耗。
✓ 散热性能更好:扁线形状更规则,在定子槽内紧密贴合,热传导效率更高,提升电机峰值和持续性能。
✓ 更短的端部尺寸:相比圆线电机绕组端部尺寸更短,端部总高度短5~10mm,有效降低端部绕组铜耗。
✓ 更好的NVH表现:扁线结构绕组有更好的刚度,同时扁线绕组通过铁芯端部插线,电磁设计上可以选择更小的槽口设计,有效降低齿槽转矩脉动。
特斯拉、上汽新能源、雪佛兰Volt、丰田第四代Prius、长城蜂巢、东风岚图、保时捷Taycan、大众ID.4、 汉GT、吉利极氪等车型或平台中都采用了扁铜线定子电机,扁线电机已经进入大规模量产期,未来随着技术工艺的进一步成熟,扁线电机的生产成本有望低于传统圆线、IGBT单管并联分立式技术是降低功率器件成本的有效方式
IGBT模块是由IGBT(绝缘栅双极型晶体管芯片)与FWD(续流二极管芯片)通过特定的电路桥接封装而成的模块化半导体产品;封装后的IGBT模块直接应用于变频器、UPS不间断电源等设备上,在轨道交通、智能电网、航空航天、电动汽车与新能源装备等领域应用极广。
采用MOSFET以及IGBT单管并联技术(PEBB电力电子集成技术)的理念制作功率模块,有利于电机控制器灵活扩容,精准功率匹配,降低成本,保障了产品的可靠性,且具有良好的电磁兼容性。根据英搏尔公司2021年半年报,其采取单管并联方案的“集成芯”动力总成其重量、体积、成本均低于目前主流产品20%以上。
同时,在电机控制器向高压大功率趋势发展的情况下,第三代功率半导体SiC的应用成为共识,因其导通电阻小,开关速度快的特点,运用单管并联技术才能发挥其最优特性。
在新能源汽车电机控制器当中,电力转换是通过控制IGBT的开关来实现的。IGBT受材料本身的局限,较难工作在200℃以上。高功率密度的电机控制器需要高效的电力转换效率和更高的工作温度,这对功率器件也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如:更低的导通损耗、耐高温、高导热能力等。
基于碳化硅(SiC)单晶材料的功率器件,具有高频率、高效率、小体积等优点(比IGBT功率器件小70%-80%),已经在特斯拉 Model 3 车型中得到了应用。
碳化硅(SiC)半导体控制器能使新能源汽车实现更长的续航里程、更短的充电时间、更高的电池电压。与二代硅基IGBT相比,半导体碳化硅(SiC)750V时能效增加8-12%,总损耗减少约1/7,模块体积仅为IGBT的1/5左右,开关频率为IGBT的5-10倍。
电驱动系统集成化是未来确定性的趋势,同时集成化产品也增加了行业的进入壁垒,技术层面,集成化程度更高的产品优势包括:
✓ 机械方面壳体、轴等部件上能够做到集成化,这样减少了使用零件的个数与部件的重量,节省了成本;
✓电气方面大三电集成能够减少控制器与电机相连三相线的长度,效率提升的同时也节省了线束成本,密闭的壳体空间内使电磁兼容方面的性能也能够提升;小三电方面共电路板设计也能够降低成本和产品体积。
✓ 系统层面,集成产品由一家来供应也可在最初始阶段就进行优化设计达到系统的成本最优,节省成本的同时也节省空间,在整车装配更迅速快捷。
商务层面,供应商集成化的产品增大了系统的复杂度,客户的粘度也更高;主机厂减少了集成工作,对供应商更好管理,且集成产品价格更具优势。
2018年,分体式90kw电驱动系统电机、电控、减速箱、高压连接线KW电驱动系统平均产品价格已经降到了7500元左右,降幅超过30%,同时体积和重量也下降明显。
随着电驱动产品集成化的进一步提升,除电机、电机控制器、减速器之外,高压分线盒、DC/DC、充电机OBC等零部件也可能集成进去,形成功能更全的多合一动力总成系统。华为等厂商都已经发布了N合一的大集成系统。
但我们认为,从分体部件到三合一成为主流,再从三合一到N合一产品会有一定过程。主要在于:
✓ 部件增多,集成难度增加,进而带来质量风险更大,对供应商的能力要求也更高。
✓ N合一产品也更为核心,若主机厂自身不能够集成或掌握集成能力较为担心被供应商所制约。
✓ 充配电与动力系统功能相对有所分别,集成带来的成本降低相对不那么明显。
华为DriveONE 多合一电驱动系统:业界首款超融合架构的动力域解决方案,集成了电机控制器(MCU)、电机、减速器、车载充电机(OBC)、电压变换器(DC/DC)、电源分配单元(PDU)及电池管理系统主控单元(BCU)七大部件。
✓ A00级别的车型电驱动功率范围在25-35kw,多为单驱,且基本都为外部采购。
✓ A级车电驱动功率范围有所提高,在100-165kw,但仍多为单驱,产品开始有自身供应。
✓ B级及C级车电驱动功率一般在180kw以上,且四驱版配置,即一台车会配置两套甚至更多的电驱动系统。
我们认为新能源汽车销售量在过去几年中高速增长,也带动了电驱动系统行业的发展,电驱动系统的搭载量节节提升。
根据NE时代统计数据,2020年乘用车电机电控搭载量为123.46万套,而2021年1-3月即已经达到50.15万套。
在新能源车中,纯电动乘用车A00、A、B级车,插电混A级车拥有最大的销量和销售增速,如之前分析A00级电动车电机功率多为25-35kw,A级及B级车根据配置不同电机功率多为100kw以上,我们认为随着销量的增长,这类车型所配套的电驱动产品将会增速最快,也将拥有最大的出货量。
国内电驱动市场高速发展:在政策及市场的共同推动下,新能源汽车市场未来有望保持高速发展,也必将带动电驱动系统行业的发展。
若2025年新能源汽车销量达到850万辆,则国内电驱动市场规模整体有望达到1088亿元;2021年我国电驱动系统行业的规模约为378亿元。
海外市场也是巨大的增量市场:2020年,乘用车中我国新能源汽车销售量占全世界新能源汽车销售量的41%,但欧洲及北美的政策不断推动新能源汽车的发展。
假设2025年我国占世界35%的新能源汽车市场份额,则可推算2025年全球电驱动系统市场规模可接达3100亿元。
电驱动市场目前还有新参与者进入,一起形成了四类主要的供应商。我们认为整个市场参与者众多,车厂自供目前占据较大份额。除去车厂自供之外,市场集中度不高,但第三方厂商中有头部企业开始出现,行业仍处于洗牌当中。
✓ 车企旗下:弗迪动力、上海变速器、蜂巢电驱动、威睿电动、蔚然动力、华域电动、大众变速器、现代摩比斯、电装;
✓ 外资巨头:日本电产、博格华纳、联合电子、法雷奥西门子、纬湃科技、采埃孚;
✓ 自主头部:汇川技术、上海电驱动、精进电动、英搏尔、中车时代电气、巨一动力;
✓ 新进入者:华为;此外还有单部件厂商在不断补齐其它子系统能力,以及创业公司在不断的进入。
由于新能源汽车的电驱动系统与传统燃油车的驱动系统不论是机械结构,还是控制软件方面变化都非常大,属于全新技术,整车厂在初期采取自供的方式主要考虑有:
随着新能源汽车的销量逐渐增长,电驱动产品发展逐渐成熟,成为“标准产品”后,车厂将有望逐渐转向外部采购,未来车厂自供与供应商供应并存,这将是较为长期的趋势:
✓ 市场上较多方案可供选择时,成本将成为重要的考量因素,而供应商通过同一产品供给多家车厂,成本均摊,拥有规模与成本优势。
✓ 供应商供应多个客户,更加专业,且对先进技术更敏感。随着新技术的不断应用,以及产品集成化的提升,主机厂难以如行业发展初期一般继续大规模进行研发投入,供应商有望引领行业发展。
✓智能电动汽车时代,主机厂的核心竞争力在于智能网联领域,底盘电驱动系统相对更为“标准化”。
目前在A00车型上已经看到,畅销车型的较低功率电驱动系统基本都为外部采购。
进入2021年下半年以来,能够看到第三方独立厂商市场份额开始提升。我们认为车厂对供应商的选择一旦定点,将会是较为长期的合作关系,从2021年的趋势来看,未来第三方供应商的市场份额将有望逐渐提升。
我们认为在当前处于洗牌期的市场竞争情况下,只有具有较强实力,能够有较大出货量的企业才能够不断的优化产品、提升技术水平、扩大规模而构建更高的竞争壁垒,才能够在未来胜出。
随着新能源汽车销量的不断提升,新能源汽车电驱动部件的出货量也将随之提高。但由于补贴的退坡及行业内竞争越来越激烈,整车厂逐渐将成本压力转移到供应商上,尤其是作为三电核心器件之一的电驱动供应商身上,行业从2019年意昂平台官方下行。
电驱动产品相比电芯标准化程度较低,根据不同的车型会有不同功率的产品匹配,与电芯可大规模标准化生产有所不同。同时其进入门槛对比电池行业相对较低,因此参与厂商较多,所以在行业下行期间市场竞争更为激烈,未能如电池行业走出类似宁德时代、恩捷等能占据较大市场份额的公司。
经过近3年的行业洗牌,可以看到2021年H1,行业内头部公司的收入已经接近2020年全年的收入,并且毛利率也开始改善。我们认为行业头部公司已经开始显现,并且当前集成化的产品供应市场壁垒更高,未来第三方独立电驱动系统公司将会迎来高速发展期。
关键字:引用地址:电动汽车驱动电机技术的发展趋势上一篇:汽车转速相关传感器有哪些种类
记者近日从河南省工信厅了解到,由清华大学电动汽车项目组联合河南进行的换电式电动汽车和低成本配套系统进行的研发已经取得了一系列的技术创新,能够有效将换电式电动汽车、低成本小型充换电站、电池维护技术融为一体,有望实现商业化运作。 目前这款车已经完成前期的测试,时速可达到120公里,无须强制水冷。自重1260公斤的车辆在等速下百公里仅耗电8度,装280公斤电池可使车辆行驶400公里以上。车内系统电压为72V到144V,在300毫米的水深中仍可以自由行驶。工人能够在简易的换电桥架下,利用3分钟的时间轻松从车下更换近300公斤重的车用电池。电池仓设在车体下并不占用后备箱的空间。 “国内外汽车企业普遍认为,不进行车辆底盘和壳体的重新设计,是无
汽车行业掀起了一场技术变革:电动汽车 (EV) 和混合动力汽车 (HEV) 正大规模地投产,进入商业化运作。这意味着采用新型结构的汽车正在大量推出。从电子系统的角度来看,迄今为止用于电动汽车 (EV) 和混合动力汽车 (HEV) 的技术主要源自在过去数十年间最初是针对工业应用而开发的各种解决方案。由于汽车行业在商业上和技术上都有不同于工业系统的特定要求,因此需要开发专用的解决方案。 考虑到传动系统,特别是逆变器,xEV 的厂商将要应对三大挑战:提高能效、降低成本以及最终满足功能性安全要求。ISO26262 标准的引入推动了对智能型、高性价比电子解决方案的需求。 逆变器电子结构 图 1 代表了与永磁同步电机 (PMSM) 一起
有趣的是,就在 特斯拉 (Tesla)的光芒开始消退之时,中国电池及电动汽车制造商比亚迪开始飞速前进,报告了更好的销售和利润业绩。有评论人士认为,比亚迪的利润将压倒特斯拉的时髦。这一评论正逢特斯拉面临有关质量和销量数据问题困扰之时。值得指出的是,沃伦·巴菲特(Warren Buffett)是比亚迪的一位主要投资者,所以,这看起来不仅仅是对于这家公司商业战略的肯定,还暗示了,比亚迪的老板比特斯拉创始人埃伦·穆斯克(Elon Musk)更加精明。 不过,比亚迪和特斯拉的性能表现还是有着重大区别的。最重要的一点,比亚迪销售的是插电式混合动力车,秦占据了该公司电动车的大部分销量。7月,秦售出了4000多辆,一位比亚迪拥护者称这个
开始这段传奇之前,让我们先来回顾一下笼罩在 Tesla 身上的光环。曾经有评论这么说道:“Tesla 汽车本不应存在于世上。上一个最为成功的汽车公司出现在 111 年前,它的名字叫 Ford。” 它还没满 10 岁,已经是个庞然大物,变身成为世界的宠儿,估值大概是 280 亿美金。摩根·斯坦利公司称其为“世界上最为重要的汽车公司”;2014 年全美民意调查结果显示:特斯拉已经成为美国人最爱的汽车品牌! 特斯拉似乎就在一夜之间走红于天下,让本来竞争如此激烈的环境顿时安静。其他品牌似乎都笼罩在了特斯拉的阴影之中。现如今,似乎每个人都觉得幕后的缔造者是充满魅力的,曾联合创办 Paypal 的现实版“钢铁侠”艾龙·马斯克(Elon M
本文以某纯电动汽车作为研究对象,依据整车设计目标对其动力总成系统进行选型匹配,并利用Cruise软件进行整车仿真模型的建立及仿真分析,验证选型匹配方案的合理性。 1 动力总成系统选型匹配计算 纯电动汽车的动力总成系统主要由驱动电机、动力电池、传动系统以及控制系统构成。其动力总成系统结构简图如下图1所示。 为了对纯电动汽车动力总成系统进行选型及匹配,应明确整车参数及所要求的性能指标。整车参数及性能指标如表1-2所示。 1.1 驱动电机选型计算 1.1.1最高转速及基速 最高车速可由以下公式计算得出: (1) 图1 纯电动汽车动力总成系统结构简图 可得到电机的最高转速为nmax=2274.04r/min;电动机的最高
动力总成系统选型匹配计算方法研究 /
特斯拉Model S电动汽车赢得了评测者的好评。然而,该公司进军电动汽车市场推出的首款产品Roadster却存在一些问题。 特斯拉CEO伊隆·马斯克(Elon Musk)已承认,第一代Roadster“完全不安全”。 在周二的特斯拉年度股东大会上,马斯克回忆了特斯拉发展电动汽车的艰难道路。Roadster于2008年开始销售,采用了跑车厂商路特斯生产的底盘。 马斯克表示:“尽管通过了所有监管要求,但这款车完全不安全。”他指出,这款车经常出故障,在第二档上容易卡壳,而这款车主要“由手工制造”。 根据马斯克的说法,在一年时间里,特斯拉就对这款汽车进行了“彻底的重新设计”。这带来了新一代Roadster。新款车性能得
0 引言 随着全球能源危机的不断加深,石油资源的日趋枯竭以及大气污染、全球气温上升的危害加剧,各国政府及汽车企业普遍认识到节能和减排是未来汽车技术发展的方向,发展电动汽车将是解决这两个难题的最佳途径。我国高度重视电动汽车的发展,国家相继出台了一系列标准来扶持和规范电动汽车的发展。但要实现电动汽车大面积普及我国还有很长的路要走,需要解决的问题还有很多。在最近发布的《节能与新能源汽车产业规划》草案中指出将以纯电动汽车作为主要战略取向。有关专家指出纯电动汽车的发展存在三大瓶颈问题:一是标准的缺失,二是配套政策的不完善,三是基础设施的规划和建设的有序推进。本文所研究的电动汽车交流充电桩作为充电基础设施的一部分对于推进电动汽车的普及具有重要
交流充电桩控制系统设计 /
(1)连接电源:将伺服驱动器连接到适当的电源,并确保电源参数与驱动器要求相匹配。 (2)连接编码器:将电机的编码器连接到伺服驱动器的反馈接口。编码器用于提供电机当前位置和速度的反馈信号。 (3)连接控制信号:将控制器(如PLC)的输出信号连接到伺服驱动器的控制接口。这些信号包括位置指令、速度指令和力矩指令等。 (4)参数设置:根据实际需求,设置伺服驱动器的参数。这些参数包括电机类型、额定电流、速度限制、加速度和减速度等。 (5)使能驱动器:在开始操作之前,需要通过控制信号使能伺服驱动器。这样,驱动器才能接受控制器的指令并驱动电机。 (6)运行和监控:一旦驱动器被使能,它会根据控制信号控制电机的运动。通过监控
中全面普及
、类型和术语
得捷第二季Follow me第2期来袭,一起解锁功能强大且灵活的【Arduino UNO R4 WiFi】
Follow me第二季第1期来啦!与得捷一起解锁【Adafruit Circuit Playground Express】超能力!
有奖直播报名 艾迈斯欧司朗高效能源存储:工业级数据采集前端集成电路产品分享
PAS CO2 传感器
有奖直播报名英飞凌全新Wi-Fi6单芯片SoC助力物联网产品的快速开发
Keysight 有奖直播 基于数字孪生的软件工具,助力射频子系统验证
随着电动汽车的普及,电驱桥系统作为其关键组成部分之一,正经历着不断的技术演进。纬湃科技在2024年的Automotive World上就此发表了一场 ...
各种线圈的选型:除了线圈选型,还有线圈间距、补偿电路结构、产品包装方式、屏蔽方式等因素会影响能量传输效率;目前对各种不同线圈类型的阻 ...
1 什么是抛负载抛负载,英文为Loaddump,是指断开电源与负载的瞬间,由于负载突变而引起电源电压急剧变化。在汽车电子领域,抛负载是指在蓄 ...
为什么车企在自研智能驾驶控制器过程中这么顺利呢? 随着智能驾驶技术的不断发展,车对于域控制器的研发和选择都比较成功,为什么取代Tier ...
随着科技的不断发展,电动车窗系统已经成为现代汽车中不可或缺的一部分。而MOS(金属氧化物半导体)管的应用,为电动车窗开关注入了新的活 ...
美国Ion Storage Systems研发的固态电池成功实现800次循环
嵌入式处理器嵌入式操作系统开发相关FPGA/DSP总线与接口数据处理消费电子工业电子汽车电子其他技术存储技术综合资讯论坛电子百科词云:
本文由:意昂体育发电机维修网站提供